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概念和意义
1、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概念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
方法。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检查。
2、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意义
(1)药品染菌对使用者的潜在危害
药品中染菌数量愈高,其中所含致病菌的几率愈高,这是造成药源性感染疾病的直接原因。药品染菌还可使其产生霉变、酸败等理化性质改变造成药品失效、变质,甚至产生毒素,危害使用者的健康。为保证药品质量,必须对微生物污染进行必要的控制和检验。
(2)药品染菌反映药品生产工艺的科学性、合理性及质量管理水平
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各项数据,是对药品生产工艺、生产环境、质量管理及人员素质的综合评价依据之只有优良的GMP企业,才能提供优质的医药产品,凡工艺条件、生产管理水平、生产人员素质差,不注意文明生产的单位和企业,其生产的药品,染菌必然严重,不合格率高。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特殊性和基本条件
1、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特殊性
(1)活体细胞
(2)分布不匀
(3)多数处于受损状态
(4)生境复杂
2、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基本条件
由于污染菌在药品中的不稳定性和诸多影响因素,为真实地反映药品的污染状况,除采用准确可靠的方法和对检验结果的正确判断外,尤须注意以下几项基本条件:
1)使用符合规定的培养基
使用符合规定的培养基是限度检查的最基础保障。而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尤为重要,2010版药典明确规定,实验用培养基必须经过适用性检查,结果符合规定方可使用。
2)保持供检样品的原污染状态
对供检样品提供原始污染状况的微生物检查数据是限度检查的基本任务药品的第二次污染及繁殖或死亡引起的状态改变均不能反应药品的微生物真实质量。
3)按规定抽样检验
由于药品染菌的随机性和不均匀性,欲从小量抽样检验反映整批药品的染菌状
况是不可能的。由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是破坏性检查,检验一瓶破坏一瓶,增加抽验量及检验数量对提高检出率无疑是有利的,但抽量过多,生产、经营单位难以承受。因此药典规定了检验量和数量。
4)适宜的供试液制备方法
正确制备供试液是保证检查结果可靠的前提条件,供试液制备的基本要求是,供试品必须均匀分散于供试液中,被检菌应受到必要的保护。
5)验证实验及对照实验
验证的目的主要是考察供检验品中有无抑菌活性物质干扰实验、检验方法和培养条件的可行性。若在确立新药检验方法及当检验条件变更时,如药品的组分、供试液制备方法或培养基变更等可能影响检验
结果时,须重新做验证实验。对一些日确立检验方法的品种,采用可行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和固定的培养基,
在进行常规法时可免去验证实验的繁琐步骤,制作一些必要的对照实验。通常的对照实验有二种,一种是阴性对照,另一种是阳性对照。
6)严格无菌环境及操作
实验操作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和局部洁净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
统中进行。进行限度检查时,操作人员的无菌观念应贯穿全过程,即在检查过程中的每空间、每一动作、
任一器具未经灭菌处理都是带菌的,供检样品或接种物与之接触都会造成污染,即使在洁净室内操作,仍须严格按照无菌程序操作,避免操作不当的污染造成检验结果错误。